栏目分类
PRODUCT CENTER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一分快三百分百中计划 > 新闻动态 > 1220、一篙生绿画桥低,昨夜前溪。回首楝花风急,催归暮雨霏霏。扑天香絮拥凄迷,南北东西。画堂春·湔裙独上小渔矶【清】顾贞观

1220、一篙生绿画桥低,昨夜前溪。回首楝花风急,催归暮雨霏霏。扑天香絮拥凄迷,南北东西。画堂春·湔裙独上小渔矶【清】顾贞观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3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画堂春·湔裙独上小渔矶

【清】顾贞观

湔jiān通裙qún平独dú通上shànɡ仄小xiǎo仄渔yú平矶jī平韵,

袜wà通罗luó平微wēi通溅jiàn仄春chūn平泥ní平韵。

一yì通篙ɡāo平生shēnɡ通绿lǜ仄画huà仄桥qiáo平低dī平韵,

昨zuó通夜yè仄前qián平溪xī平韵。

回huí通首shǒu仄楝liàn通花huā平风fēnɡ通急jí仄,

催cuī通归ɡuī平暮mù通雨yǔ仄霏fēi平霏fēi平韵。

扑pū通天tiān平香xiānɡ通絮xù仄拥yōnɡ仄凄qī平迷mí平韵,

南nán通北běi仄东dōnɡ平西xī平韵。

韵脚:【上阙】矶『五微平声』、泥『八齐平声』、低『八齐平声』、溪『八齐平声』,平韵;

【下阙】霏『五微平声』、迷『八齐平声』、西『八齐平声』,平韵。

【格律说明】平:填平声字(阴平(第一声)、阳平(第二声));仄:填仄声字(上、去或入声:上声(第三声)、去声(第四声));通:可平可仄。标红色为古今声调不同。

图片

图片

赏析

暮春的黄昏,我总爱沿着河岸独行。顾贞观笔下的“湔裙独上小渔矶”,恰似这般的时刻——洗净裙裾的女子独自登上小石矶,罗袜沾染春泥,却未觉狼狈,反在泥泞中寻得一份禅意。这画面让我想起山寺外的春雨,僧人扫着落叶,却任泥水漫过芒鞋。原来红尘中的“微溅春泥”,何尝不是一种与天地相融的自在。

“一篙生绿画桥低,昨夜前溪。”这两句如水墨画般渐次展开:一篙点破春水,涟漪荡开处,倒映着画桥的低影。昨夜的溪流仍在记忆里流淌,此刻的篙影却已在此时此地。这让我想起《金刚经》所言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”,顾贞观以“昨夜”与“今朝”的交错,道出时间的不可捉摸。

画桥低垂,倒映在春水中,仿佛时间在此折叠。昨夜的溪流与今朝的涟漪,是两种不同的存在,却又在渔矶上相遇。这种时空的重叠,恰似老僧打坐时,眼前香炉的烟与记忆中的烟,早已不分今昔。

“回首楝花风急,催归暮雨霏霏。”读至此处,眼前浮现出古寺檐角的风铃。楝花纷飞时,风是急的,雨是催的,可风铃却在风中自在摇晃,雨滴在瓦上敲出禅音。顾贞观的“催归”二字,道尽了红尘中人对归宿的追寻,却又在暮雨中显得如此渺茫。

楝花,是暮春的信使。风急花落,催人归去,可归向何处?暮雨霏霏,是迷途,亦是解脱。这让我想起《法华经》中的比喻:花瓣飘落的速度,恰似众生寻找归途的旅程,急切却无常。

“扑天香絮拥凄迷,南北东西。”柳絮纷飞,香尘漫天,却在“凄迷”中透出禅机。香絮扑面,看似纷扰,实则每一粒都在空中画出自己的轨迹;南北东西,看似无常,实则皆在天地的怀抱中。这让我想起寒山寺的钟声,穿透香絮,为迷途者指明方向——纷扰中自有清明,凄迷处亦见本心。

这首《画堂春》如一幅水墨长卷,以渔矶、春泥、画桥、楝花、暮雨、香絮为笔墨,勾勒出暮春的苍茫。顾贞观不写伤春悲秋的俗套,却在“独上”“回首”的动作中,让读者看见一颗在尘世中寻道的心。

“湔裙”二字,看似寻常,却暗藏玄机:洗净裙裾的不仅是春水,更是洗净了执念。春泥沾足,却未沾染心境,恰似《六祖坛经》所言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”。

顾贞观的笔触如老僧扫落叶,看似写景,实则参禅。暮雨催归,却无人可归;香絮纷飞,却无处可栖。这种矛盾,恰是生命的本质——在追逐与放下的循环中,抵达一种超然。

“南北东西”四字,道尽了众生的漂泊。可若心无挂碍,这漂泊何尝不是一种自在?正如禅宗公案中,师父问:“风吹幡动,是风动?是幡动?”徒弟答:“仁者心动。”

顾贞观的“南北东西”,或许也在问:是人在漂泊,还是心在流浪?

顾贞观身处清初,虽有报国之志,却屡遭挫折。这首词中的“暮雨”“香絮”,或许是他仕途失意时的心境写照。但词中无怨怼,只见“一篙生绿”的从容,这正是禅修的境界——无论顺逆,皆在当下。

读罢此词,仿佛看见顾贞观站在渔矶上,春泥沾足,却笑看香絮纷飞。他明白:人生如这春水,既可载舟,亦可覆舟;既是归途,亦是起点。或许真正的归宿,不在南北东西,而在这一篙春水的涟漪中,在暮雨淋湿的衣襟上,在香絮扑面的微笑里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